米兰体育app下载并安装:
当行业“过紧日子”的号召成为发展共识,如何在成本控制与高水平发展间找到最优解?走进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,从能源管控中心跳动的数据流到物流仓库里循环复用的包装箱,从车间里此起彼伏的创新讨论到设备旁精细化操作的身影,一幅以“精益”为笔、“创新”为墨的提质增效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今年以来,南阳卷烟厂锚定“精益管理、提质增效”核心目标,以“多花心思少花钱”为行动指南,在能源管控、物流革新、创新驱动三大领域深耕细作,将“紧日子”过出了“新滋味”,更让精益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胞。
“能源浪费往往藏在‘看不见’的细节里,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能源使用装上‘’,让每一度电、每一方气都用在刀刃上。”在南阳卷烟厂能源管控中心,设备管理部主任王成硕的话,道出了企业能源管理的核心思路。以往,能源使用多依赖“经验判断”,存在“大水漫灌”式的粗放问题;如今,一套“三级预警体系”成为降耗的关键,用能部门自检、能管部门巡检、厂级组织专检,三层监督如同“电子眼”般覆盖全厂,再加微信群“随手拍”的全员监督机制,从空调空转、照明长亮等“跑冒滴漏”问题,到停机检修时段的能耗调控,每一个能源浪费的“死角”都被逐一攻克。
真正的降耗,从来不是“简单关停”,而是“科学调控”。在制丝车间,温湿度调控曾是能耗“大户”,若一味降低能耗,又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。为此,技术团队摒弃“一刀切”思维,转而深耕“工艺肌理”,通过长时间的数据采集与分析,为不同生产区域构建起“温湿度-能耗-质量”的关联模型。这一模型的价值,在于找到三者间的“最优平衡点”,不是盲目降低温湿度,而是根据生产节奏动态调整。比如短暂停产时,通过温湿度动态模型让设备保持“低耗待机”;夜班生产时,结合实际产能优化空调负荷,既保障生产需求,又避免能源冗余。正如设备管理员赵鹏鹏的形象比喻:“我们就像中医调理,不追求‘猛药降能耗’,而是让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,实现长期稳定的节约能源的效果。”
动力车间里,司炉工接到车间通知后,会根据生产进度实时调整蒸汽压力,制丝车间真空回潮结束后,蒸汽压力随之下调;全天生产结束后,再降至保湿压力,让“供能”始终与“需求”同频。为了让管理更具系统性,车间还绘制“能源管控示意图”,以流程驱动管理,从天然气使用到水资源消耗,每一项指标都有清晰的管控路径。同时,全员参与的节能氛围更让降耗成效倍增,“空调温度上浮1℃”“错峰使用大功率设备”等来自一线的建议被逐一采纳,形成“人人算节能账、人人做节能事”的良好局面。
以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为契机,南阳卷烟厂更将能源管控推向“精细化极致”。18项重点任务清单逐项落地,从动力车间天然气“凭表核算”到卷包车间压缩空气“漏点必查”,从中水回用系统“点滴计算”到三级计量网络“端到端”追溯,每一个部门、每一道工序的能耗数据都可查、可管、可优化。如今,厂办公楼空调启停时间精确到分钟,非生产区域照明能耗显著下降,“颗粒归仓”不再是口号,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降耗成效。
“以前总觉得物流就是‘搬东西’,现在才发现,这里面藏着太多‘降本密码’。”在南阳卷烟厂物流分中心原料仓库,仓库主管庞伟指着整齐码放的木质垫板,语气里满是自豪。
以往,物流环节多存在“重搬运、轻管理”的粗放问题,原料存储、包装使用等环节常出现资源浪费;如今,一场“精益运营”的变革正在这里发生,修旧利废的木质垫板重新上岗,不仅解决了原料货位加高的需求,还能拼接后存放烟梗,让“废弃资源”焕发新价值;片烟包装箱的“二次上岗”与膨胀烟丝箱的“跨厂共享”,更实现了“经济效益”与“生态效益”的双赢,既减少了新箱采购成本,又降低了木材消耗,让物流环节成为“降本增效”的重要阵地。
物流的精益化,核心在于“流程的优化”与“空间盘活”。针对“二次搬运转运量高”的痛点,南阳卷烟厂打破部门壁垒,推动物流分中心与市场营销中心“数据联姻”,通过共享销售数据与库存信息,精准预判成品出库节奏,不仅提升了成品库周转速度,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卷烟倒垛,让“搬运成本”转化为“效率收益”。在材料回收间,职工们对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烟盒“边角料”进行分拣,将可用部分重新送回生产线,看似微小的举动,实则是对“成本颗粒度”的极致把控。
原料仓库的“立体改造”,更是精益运营的生动实践。以往,仓库货位布局依赖“经验摆放”,空间利用率不高;如今,通过科学规划货位布局,新增了大量存储空间,让有限的仓储面积发挥最大价值。防虫网的改造同样体现“巧思”,从“平铺式”改为“罩状立体”,在保障防虫效果的同时,大幅度减少了材料消耗。这种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的智慧,让物流环节从“成本中心”逐渐向“效益中心”转变,每一处细节的优化,都在为企业节省成本、提升效率。
“以前解决设备问题,靠的是‘老师傅的经验’;现在,我们更相信‘数据的力量’和‘全员的智慧’。”在物流分中心,技术小组成员的话,道出了南阳卷烟厂创新驱动的转变。
叉抱车充电曾是能源浪费的“重灾区”,以往多依赖人工开关,常出现“过充”问题;技术团队经过多轮头脑风暴,为叉抱车加装智能启停装置,让充电“按需进行”。同时,叉车维修班自主攻关,改造液压油管、修复防爆风机,仅维修环节就实现了显著降本,这种“小创新解决大问题”的案例,在南阳卷烟厂已成为常态。
面对设备高负荷运转的挑战,“精细化攻坚”成为破局关键。7月用电高峰期,同时也是南阳厂“双十一”生产的关键时期,动力车间成立“设备攻坚小组”,对空压机、锅炉等重点设备实施“一机一策”管理。维修工们通过观察设备正常运行数据,优化空压机内部排污系统,让设备始终处于高效运作时的状态;针对锅炉燃烧效率问题,加装火焰监测装置,实现进气量自动调节,既提升了燃烧效率,又减少了能源浪费。在制丝车间,“跑冒滴漏”攻坚小组同样活跃,接到设备漏料的呼救后,成员们迅速行动,加装砧条、更换密封圈、拧紧螺丝,一套操作行云流水,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。
全员创新的氛围,更让“金点子”源源不断。在车间会议室内,“压缩空气再利用”“余热回收装置改造”等想法时常引发热烈讨论,每一个建议都经过可行性分析后落地实施;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,企业更规划引入数据可视化系统,让损耗数据实时呈现,为节约能源改造提供科学依据。从一线员工的“微创新”到企业层面的“大变革”,从“经验判断”到“智慧赋能”,南阳卷烟厂正将全员创新的内生动力,转化为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能。
从能源管控的“锱铢必较”到物流优化的“巧思妙想”,从技术创新的“破茧成蝶”到全员参与的“星火燎原”,南阳卷烟厂的提质增效实践,不仅是成本数字的下降,更是精益理念的深度扎根。
当“提质增效”成为全员的行动自觉,当“精益管理”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细节,南烟人用实干和创新,在行业“过紧日子”的挑战中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答卷。(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 张林岗 刘正果)

